一、香供养(象征意义:戒香)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放,顷刻氤氲,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在理方面说,檀香为了将己香传给他人,忘却自己,所以燃香时,香自灭而留香与人,这就是佛教中舍己为人的精神。
又香即佛教中所说的五分香,五分香就是:
(1)戒香:守戒者众人钦仰,美名遍处,人如守戒心自然有定力,故戒属香。
(2)定香:由戒行而生禅定,修禅定者,众人敬羡赞叹,故定亦属香。
(3)智慧香:慧由定发,儒家有句话说:「万物静观皆自得」用静的心地去用功,才能启发智慧,一个人做任何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得冷静去深思,用智慧去分析判断,凡事方能有所成就。
(4)解脱香:人若有解脱性,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无所执着,所以人能解脱也是一种香。
(5)知见香:有智慧的人必有先见之明,能行则行,可止则止,有思想见解,所做所为正确,就是知见,这也是一种香。
还有一种没物质没气味的香,便是声名,如要令名声香,则须依佛陀所指示的去走,去修持,将佛心当己心,以慈悲、喜舍、原谅的心去待人,这就是五行香的真义。
二、花供养(象征意义:微妙,万行开花结果)
花奉献,文殊共普贤,牡丹芍药真堪羡,百花献纳黄金殿,花开花谢绽金莲,青衣童子持花,亲睹慈尊面,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
花能清心养目,所以读书人多喜欢在案头上摆瓶花,增加读书情趣。用花供佛,庄严佛堂,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鲜花,清香扑鼻,让人醒心悦目,庄严的佛堂衬上几朵淡雅芬芳的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
于十供养中,花代表着物质供养。
在佛教里,常可听到佛在灵山「拈花微笑」这句话,可见花与佛教关系甚大。「拈花微笑」的典故: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记载:「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位,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默默无言,一时百万人天,悉皆罔措,独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宗门禅的肇始。
如果要再追溯禅宗的起源,则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最正觉时,就已开启端倪,所以禅宗的特点是在「以心印心」,阐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由上面的经文,诸位就知道了「拈花微笑」与禅宗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花也被列为供养佛菩萨中的供物之一
三、灯供养(象征意义:光明)
灯晃耀,盈煌列宝台,光明遍照周沙界,昏衢朗耀俱无碍,阎魔瞻礼紫金台,然灯佛成道,曾受人天拜,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
灯并不完全指电灯而言,如蜡烛,油灯之类能照暗为明的东西,都属于灯供养的范围内,又佛家传法,亦名传灯。
主传法,如父传财于子,但其意义不同,钱财传他人,己身积财必会减少;佛陀传法,如一灯传一灯,灯灯皆明,灯灯无尽,所谓「一灯能续千灯明」,对己不减,对彼有利,由此即知佛家传法与世俗之传财,乍看是一,其实是异。
灯有去暗投明之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一盏暗路中的明灯,驱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四、涂供养(象征意义:甘露水,抚慰众生烦恼)
曹溪水,一派向东流,观音瓶内除灾咎,醍醐灌顶涤尘垢,杨枝洒处润焦枯,咽喉中甘露自有琼浆透,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
涂,梵语,即水。经云:「水能离垢得清凉。」水不但能洗除众垢,令物清净,并且水还具有和合性,无论大江、小溪,清净、浊秽之水汇聚一方,皆成一体,无法分辨出水的来处。
用水供佛,洗己心垢,三世罪障悉荡涤,心既清净,自性现前,又何叹成佛路远呢?
凡人都应该学水的和合,水的平等无差别,那么,待人处事上不愧天,下不愧人,更不愧己心,日子自然过得心安理得,轻松快乐。
五、果供养(象征意义:出世圣果)
只园果,滋味甚堪尝,青瓜红柿阿梨样,荔枝龙眼堪供养,唵摩罗果世无双,婆罗门仙人亲献莲台上,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
在事方面说「果」指水果;在理方面讲,「果」即结果。吾人每做一件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得半途而废。种果树的人,要耐得起辛劳、栽植、施肥、灌溉,待树开花结果,才有丰富收获,所费劳力也才有个代价。
学佛者亦如是,要发大心,精勤向道,不怕吃苦,不畏阻碍,切莫退失道心,毫无结果,岂不可惜!
- 顶(0)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