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招娣
周招娣女士出生于1932(壬申)年阴历1月20日(阳历2月25日),于2024年3月22日晨6时许逝世,享年93岁。周招娣生于苏州石桥村,父亲行船贩货为业,她是家中三个女儿中的长女。周招娣的母亲于侵华战争初期病故,父亲续弦,继母善待三姊妹。1940年代中,周招娣失怙,继母改嫁,两个妹妹被长辈各自送养,周招娣毅然离开家乡,辗转来沪,至解放初期以帮佣或从事家政为生,其后先后进入东方丝绸厂、长春仪表厂当工人,六十年代业余参加了扫盲班。周招娣育有一子,她是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和劳动者,她几乎日夜不休地为工作和家务操劳了70余年,直到2015年3月因严重的腰痛正式退休,把买汰烧交接班给了儿子儿媳。在孙子的记忆里,周招娣可能只休息过两次,都是去苏州乡下参加亲戚的婚礼,其中第二次去苏州乡下,三妹依依不舍地送她进城里的酒店、送她去火车站,此后她们只在微信视频上见面了。
周招娣不仅对亲人非常慈爱,她对同事邻里也充满友爱,她与告密无缘,在最动荡的岁月里态度鲜明地拒绝参与整人;她富有同情心,九十年代起陪同视力残疾的老同事买菜长约二十年之久;她对怨恨健忘,与她大半辈子不对付的邻居在晚年老无可依时会请她帮忙她也答应了下来。春蚕到死丝方尽,在晚年,周招娣依然每年端午包粽子,粽子对于晚辈,不仅象征屈原的爱国主义,也代表了她的慈爱与勤劳;她拆迁时仍不舍得丢弃老式的蝴蝶牌缝纫机,住到松江后仍时不时缝缝补补,让家人担心她不小心被遗落的针头扎到。周招娣文化知识不多,对晚辈身教多于言传,但她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其实并不赖,在晚年,她照样能熟练地背出儿时的童谣。她第一次听到这首童谣,已是近九十年前的事了,可能是她的父亲或母亲向她吟颂,也可能在竹小岗上从童年的玩伴口中听闻,2024年的春天,在她弥留之际,家人陪夜时为她滚动播放了苏州评弹以及这首童谣:杠铃杠铃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啥额小菜?茭白炒蛋… 希望故乡的声音在沉睡中唤起儿时的记忆,伴随她轻盈地长别。
天慈逝者简介
- 姓名:周招娣
- 姓别:女性
- 生辰:Thursday, February 25, 1932
- 忌辰:Friday, March 22, 2024
- 已离开我们:402天
- 登记时间:Friday, May 31, 2024
- 登记编号:100287
- 陵园风格:中式网墓
- 陵园编号:300100287
- 功德:0.00
- 财富:0.00